都说自从车臣战争结束以后,俄罗斯军队已经20多年没有吃亏了,没想到居然在乌克兰战场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,来了波一次吃够。
(车臣战争)
而且最让这些战斗民族感到难堪的是,如果说战场态势,智能作战,无人机攻防,网电作战这方面,由于乌克兰得到北约支持,俄罗斯心有不逮,也就算了,就连小小的枪支弹药,都要在这个时候,给俄罗斯人制造麻烦。
而他们遭遇的麻烦,付出的血的代价,也告诉了全世界军队一件真相,那就是轻机枪,尤其是小口径的轻机枪,有时真的不够给力。
01俄罗斯的教训
在俄乌战场上,俄罗斯军人最常用的机枪是AK系列枪族中的RPK-74型班用轻机枪。该枪是苏联AK74步枪的机枪版本,正式名称为Ручной Пулемё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,意思是“卡拉什尼科夫轻机枪”。
而在性能方面,它也继承了AK枪族的优良特性,设计延续了该系列一贯的高可靠性,结构简单、故障率低,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使用。
(AK枪族的轻机枪)
再加上,它口径仅有5.45毫米,重量较轻,机动性和灵活性十分出色。配合该枪每分钟高达600发的射速,绝对是战场上的一员悍将。
事实也的确如此,它曾随AK74系列出口到多个国家,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武器之一。它还参与过阿富汗战争、车臣战争、格鲁吉亚战争、叙利亚战争等多次激烈战斗,在战场上表现极为卓越,深受俄军士兵好评。
(从长相看确实和AK74高度类似)
但在乌克兰战场,RPK-74却遇到了自己的滑铁卢。因为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打法就是“结硬寨,打呆仗”,靠着城市要塞化的思路,他们提前布置妥当的工事,利用远程火力对俄罗斯施行打击。
这样的作战模式非常类似于一战的堑壕战,在堑壕战的战术思想下,交战双方很少进行近距离的机动缠斗,更多时候是龟缩在坚固的工事之后,利用远程火力对对方进行压制。
(俄乌战争非常类似堑壕战)
而在这样的交战环境下,RPK-74型班用轻机枪的灵活性和高机动性,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。
与此同时,在这样的作战流程面前,RPK-74那原本引以为傲的每分钟600发射速,也颇有些“有力使不出”之感。
这一方面,是因为在堑壕战的模式下,交战双方的距离都会拉得很远,远到已经超出了RPK-74的射程。
另一方面,由于工事较为坚固,RPK-74在面对躲在工事里、只露出小部分射击孔的乌军时,大量子弹倾泻出去,却根本无法破防,反而白白消耗了宝贵的弹药。
(乌克兰的工事)
02为什么小口径弹药会流行?
这对于俄罗斯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教训。
而这个教训,在一开始,从苏联学习美国,采用5.45毫米口径轻机枪的那一刻,就已经埋下了伏笔。
要知道,美国之所以采用小口径武器,是因为当时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,由于越南地处中南半岛地区,山高林密,传统的大口径M14步枪,由于体积较大,移动不利且很难在与越南游击队的遭遇战当中,短时间倾泻大量火力。
(M14步枪)
而小口径弹药体积和重量较小,士兵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携带更多弹药,同时武器本身也可以设计得更轻便,提高机动性,同样时间里倾泻弹药也就更多,
再加上,小口径弹药通常具有较高的初速,弹道更加平直,射手可以更快、更准确地瞄准目标,增加反应速度。
所以就有了美国用M16取代M14的过程,而以M16为代表的突击步枪就由此成为了现代单兵枪械的主流,M14这样的战斗步枪也就只能承担和突击步枪打下手的辅助工作。
(越战使用M16的美军)
当然,越战对枪械的影响远远不止于突击步枪对战斗步枪的冲击,在这以后,由突击步枪掀起来的这股小口径浪潮,更是延续到了机枪领域。
尤其是苏联,在苏联模仿美国推出了小口径的AK74步枪以后,他们又再接再厉,在AK74的基础上推出了RPK-74这款机枪版,和AK74共用5.45毫米的小口径,似乎要将体重更轻,口径更小,更灵活机动,发扬到地老天荒。
(AK74步枪)
但苏联人做梦都没有想到,美国人用小口径代替大口径,是因为越南丛林天生适合短兵相接,需要小口径的超强火力,这说明小口径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,它和大口径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版本答案,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举。
事实上,在伊拉克战争当中,美军就曾遭遇过远距离交火小口径突击步枪射程不够,精度较弱,弹药杀伤能力不足的尴尬,被迫再次启动了M14。
而这还是在步枪领域,在要求射程更远,精度更强,弹药杀伤能力更有效的机枪领域,小口径弹药所暴露出的问题就更为明显和棘手了。
(这种防御工事面前,哪个小口径轻机枪来了不迷糊)
03中国的选择
从以上的突击步枪战斗步枪之争,再到轻重机枪口径问题,其实不难得出结论:
虽然小口径枪械,包括突击步枪和小口径轻机枪,虽然有着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灵活性,在诸多方面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火力优势,但毕竟也有着弹药杀伤性不够,射程比较远的固有缺陷。
所以,中国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7.62毫米机枪的坚持。俄乌战争已经证实了,在远距离、高强度的交火情况下,像RPK-74这样的小口径轻机枪虽然具有较高的初速,但在面对坚固工事和远距离目标时,杀伤效果和射程就显得捉襟见肘了。
(中国的QJY-201型通用机枪就是7.62毫米)
不过这并不代表,中国就没有追赶上小口径轻机枪的潮流发展,如今在中国军队的序列里,依旧装备着5.8毫米口径的QJB-201班用机枪,这个口径兼具了火力射速和弹药杀伤的双重属性,对比多款国际主流装备来说,性能更加优异。
这一点也能体现出中国军队对于武器弹药的实用主义要求,管它是轻是重,是大口径还是小口径,我全都要。在战场上,只有干掉敌人,才是王道。
(大小口径全都要才是王道)
参考资料:
1、新华网《解读丨轻机枪的发展变化有哪些特点?》
2、澎湃新闻《讲武谈兵|小口径之道,俄军现役自动步枪发展对我军的启示》
3、澎湃新闻《威力不够正规在线配资知识门户,口径来凑!揭秘枪械口径之谜》
举报/反馈长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